▲年2月18日,詹姆斯·卡梅隆在北京与刘慈欣、《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右)合影。(资料图/图)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每个时代的科幻都会反映当下,其中的态度有时很乐观,有时则悲观、逃避。”卡梅隆引用了一句老话:“科幻电影并非预测未来,而是避免不好的未来发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刘悠翔
南方周末实习生李一鸣
责任编辑
邢人俨
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来北京,见到了张艺谋和刘慈欣。
“我们都很喜欢那种古代传奇故事,比如张艺谋的许多电影。”詹姆斯·卡梅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现在中国电影从传奇转向科幻,后者是我个人更喜欢的。”
卡梅隆指的是在北美同步上映的中国电影《流浪地球》,该片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卡梅隆是刘慈欣的粉丝。除了通读过一千八百多页的《三体》英译本,年拍科幻专题片时,卡梅隆还请《三体》译者刘宇昆出镜解说。
巧合的是,《流浪地球》和卡梅隆编剧并监制的新片《阿丽塔:战斗天使》(以下简称《阿丽塔》),都有对未来灾难的想象。
《流浪地球》里的灾难来自太阳爆炸,危机时刻,男主人公反抗人工智能的指令,牺牲自己拯救了全人类。
《阿丽塔》里的灾难则来自人类自身,此时人工智能已经与人体高度融合,难分彼此。“我不认为阿丽塔会做一个挺身而出、拯救世界的人。”卡梅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种方式行不通了。”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卡梅隆:科技会毁灭人类吗?
1“科技有能力毁灭人类”
年,青年导演卡梅隆拿着两万美元,拍了自己的处女作——12分钟的科幻短片《克赛诺起源》。短片的核心情节,是两个人类与一台巨型人工智能的殊死搏斗。
短片最后,人工智能被人类推到悬崖边,画面戛然而止。科技会毁灭人类吗?卡梅隆没有在片中给出答案。
“科技当然能毁灭人类,这件事很久以前就发生过了。”卡梅隆回答南方周末记者,“人类开发核能,想给世界提供新能源,然而我们用核能做的第一件事,是轰炸日本的两座城市。”
在卡梅隆过去的电影里,人工智能是科技的化身,它们与人类始终处于紧张对抗的关系。
年,卡梅隆独立执导了第一部长片《终结者》。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爆发了世界大战。“终结者(阿诺·施瓦辛格饰)就是一个人形AI,”卡梅隆回忆自己在那部电影里探讨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还仅仅是一种科幻想象,“现在快要变成现实了。”
▲卡梅隆(左)与施瓦辛格在电影《终结者》拍摄现场。(资料图/图)
《阿丽塔》中的“仿生人”,保留了人类的大脑,四肢甚至躯体却是仿生机械。这些机械肢体由人脑控制,可以拆卸更换。“如果我们可以把身体变成机械的身体,或者把大脑用一台机器替换,人到底是什么?我现在看这个世界,觉得我们正在做很多科幻的试验。”卡梅隆说。
这项技术也在成为现实。年2月,《阿丽塔》团队向13岁的英国断臂少女蒂莉?洛基捐献了一双仿生机械手臂,外形酷似电影女主角阿丽塔的机械手臂。这双手臂由英国一家公司制造,通过医用电极连接人体肌肉,并且内置了声、光、震动传感器。佩戴者能够用它写字、画画,甚至涂睫毛膏。
▲电影中阿丽塔的仿生机械手臂,已经出现在现实中。(资料图/图)
“科技有能力毁灭人类,但是也可以改变人类。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珍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卡梅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什么时候我们依然是人类,而什么时候的我们不再是人类?’科幻为我们人类竖了一面镜子,不停地迫使我们问自己这些问题。”
▲卡梅隆有三个女儿,他把父女关系投射到电影《阿丽塔》的一些场景中。(资料图/图)
《阿丽塔》的世界,是一个丛林社会。在这里,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悬赏通缉。在金钱的驱动下,人类和仿生人像捕猎一样自相残杀。卡梅隆认为,这些角色很难被称为“人”,“完全没有任何道德感、同情心”。
《阿丽塔》改编自年代的日本漫画《铳梦》,原著充斥着血腥暴力的“非人”行为,改编电影时,卡梅隆进行了弱化处理,这样可以避免遭遇分级限制,从而让所有年龄的观众看到这部电影。
▲为了避免分级限制,电影《阿丽塔》弱化了原著中的暴力场景。(资料图/图)
电影里的钢铁城,看起来不像丛林社会,这里的街道阳光明媚,人们充满活力。根据导演罗德里格兹的设想,这是阿丽塔眼中的世界。“她看到的不是这个世界实际的样子,而是它应该成为的样子,”罗德里格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以这种态度改变了她遇到的每个人。原本想要逃离的人,忽然都决定留下来。”
▲电影《阿丽塔》中的钢铁城与原著漫画不同,阳光明媚、充满活力。(资料图/图)
2“科幻电影并非预测未来”
卡梅隆从小就是科幻迷。早在他出生前的年代,科幻文学理念就已经非常成熟——未来世界科技怎样突破、宇宙怎样变化、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科幻文学都已有丰富的想象和描述。
当时的科幻电影则处境尴尬。年,高中生卡梅隆在电影院里看了库布里克导演的《太空漫游》。这部如今被奉为经典的影片,在当时却票房惨淡。
同样受到冷遇的,还有那些关于核武器、瘟疫以及其他反乌托邦叙事的电影。据卡梅隆回忆,到了年代,好莱坞大电影公司已经很少推出这类电影了。
年,《星球大战》上映后大获成功,科幻电影流行了起来。卡梅隆正是在这股风潮到来之时进入电影业的。
年代,超级英雄电影崛起,身为超级英雄漫画迷的卡梅隆计划拍摄《蜘蛛侠》。他设想的蜘蛛侠是一个满口粗话的硬汉,颠覆了原著里稚嫩的大男孩形象。可惜因为公司经营问题,这个电影未能拍成。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超级英雄电影逐渐成为科幻电影的主流,卡梅隆却没有再投身其中。相反,吐槽超级英雄电影,成了他接受采访时的惯例。
年4月,《复仇者联盟3》上映前,卡梅隆说,希望观众很快对“复仇者联盟”产生疲劳,这些电影总是在讲述没有家庭的超能力男性如何打败坏人,顺便摧毁城市的故事。“很少有科幻电影对生命提出更深层的追问。”卡梅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同样让卡梅隆不满的,是许多超级英雄电影忽视科学原理。年12月,电影《海王》上映。接受媒体采访时,有着丰富深海潜水经验的卡梅隆,讽刺电影中人物违背物理规律,在海底行动自如:“我永远也拍不出这种电影,因为它需要拍出那种与物理、现实意义完全脱离的梦幻般的感觉。”
在他看来,科幻电影应该探讨“什么是真实”。“我们每个人相信的东西都不一样,现在很多社交媒体、互联网都充满了烟雾弹。科幻电影告诉我们什么?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事,要试图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它们。我们所坚信或秉持的,也是可以被质疑的,惟一可以相信的是科学。”
卡梅隆认为,《阿丽塔》的女主人公阿丽塔,并不像超级英雄那样,把自己看作城市甚至全世界的救星。卡梅隆曾经与原著作者木城雪户讨论过阿丽塔。卡梅隆最初觉得阿丽塔像圣女贞德,但木城雪户说:“不,她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也是一个敞开内心的人。”
▲卡梅隆(左)与托罗在纪录片《卡梅隆的科幻故事》拍摄现场。《阿丽塔》原著漫画正是托罗推荐给卡梅隆的。(资料图/图)
《阿丽塔》的漫画原名“铳梦”,也有“枪梦”的意思,然而原著和电影里都没有出现枪。“那么枪在哪?阿丽塔,她就是枪,或者扣动扳机的那个人。”卡梅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关于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发现个人的力量与信心。”
回顾几十年来的科幻电影,卡梅隆认为,大部分科幻主题都已经被搬上银幕。“每个时代的科幻都会反映当下,其中的态度有时很乐观,有时则悲观、逃避。”他引用了一句老话:“科幻电影并非预测未来,而是避免不好的未来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