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美国因病逝世的消息传到中国引起一片哗然,谁也没预想到我国一代才女走得那么突然,也没想到她一生留下来的作品变成了缅怀她、回忆她唯一的东西,而张爱玲同父同母的弟弟变成了她仅存在世上的唯一亲人。
张爱玲的童年生活是和弟弟张子静一起度过的,他们经历了母亲抛弃他们漂洋过海,他们经历了父亲二婚,继母对他们非打即骂,但是两人长大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张爱玲接受到了西方的先进教育,文笔极好,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追捧。而弟弟张子静却无人所知,张爱玲的弟弟就是他最大的头衔。
如果说张爱玲是那个抛弃亲人的人,那张子静就是被亲人抛弃的人,后面纳入继母的户口簿里,继承继母14平方的小屋子。
出生如骄子
张家与李家联姻而生出了张爱玲和张子静姐弟二人。张子静比姐姐张爱玲小一岁,幼时的张子静长得俊秀,大眼睛、小嘴、长睫毛,都出现在张子静的脸上,有时候家里人议论谁是谁长得漂亮,张子静还会问上一嘴“有我好看吗?”
家里因为是个大家族,重男轻女的观念十分浓厚,再加上张子静比姐姐清秀得多,在张爱玲的印象里张爱玲甚至遭受过家中女仆的轻视。张子静也对张爱玲这个聪明、学习好的姐姐时常感到嫉妒。
俩人却也是对方最亲密的玩伴,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住着豪华的公寓,两人时常做游戏,有的时候是捉迷藏,有的时候是角色扮演的家家酒。张爱玲多数是一个主导的形象,张子静也不反抗,乖乖听从姐姐的安排。
张爱玲和张子静在张家大院度过了最纯真、安稳的时光,他们长到三四岁时,生母*逸樊因看不惯父亲张志沂整日沉迷在鸦片带来的片刻欢愉,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的*逸樊决定与张志沂离婚,继而选择出国散心。
悲惨人生的开端
继母孙用蕃出生在达官显贵的孙家,孙用蕃的父亲孙宝琦是当时的外交大臣。孙用蕃在家中排名第七,是孙家有名的七小姐,是上海有名的大龄剩女。彼时的张志沂与*逸樊的离婚闹得沸沸扬扬。
张志沂给买办孙景阳做助手,孙景阳是孙用蕃的哥哥,在孙景阳看来张志沂的工作能力还算优秀,虽然是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汉,但是家中房地产不少,自己的妹妹年纪也快四十了,嫁给张志沂刚好。
于是在孙景阳的撮合下,孙用蕃在张志沂离婚第二年就与他结婚了。俩人结婚后发现双方拥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吸食鸦片”,鸦片的开销很大,原本只是提供张志沂吸食,现在加上孙用蕃,这加重了张家的支出。
张家在孙用蕃这个新女主人进门后越发地荒诞,她逼着张志沂从原本的房子里搬出来,花费昂贵的租金住进了大别墅。孙用蕃没有做过母亲,她也天生没有母爱,张爱玲和张子静经常遭到继母的辱骂和责打。
张子静被耽误的人生
同姐姐不同,张子静先是被父亲张志沂不同意,以学杂费贵为由耽误了几年的时间入学,张志沂拿着多出来的钱去买鸦片逍遥自在。在小学毕业时又因为抗日战争爆发,不得已停学在家休息了一年。
当时请回家教张子静的老先生只要几块钱,于是他学的教育思想都是老掉牙的儒家道德,思想老套,性格还没有姐姐张爱玲大胆、勇于争取。张子静不仅懦弱,还看不惯姐姐张爱玲的勇敢。
在姐姐张爱玲和继母孙用蕃打得水深火热的时候,张子静不敢忤逆长辈与继母表演着母慈子孝的戏码,他们把张爱玲隔绝在外,张爱玲投靠回国的生母*逸樊时,张子静也想逃离这个破败不堪的家,却遭到了母亲*逸樊的拒绝。
世人说着张爱玲生性冷漠,亲情淡泊,看着自己的弟弟没有房子住跻身在一个仅有14平方的小屋子里度过晚年,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巨额遗产帮助弟弟度过难过。
可谁有经历了张爱玲幼时责怪弟弟不知上进,得过且过。
在遭到继母的孙用蕃的诬陷,父亲不问缘由地殴打后,得到的不是自己亲密的弟弟的理解,等来的是一封表明站在自己对立面与父亲、继母为伍的信件,让张爱玲寒心不已。
张子静在没有张爱玲的张家得过且过,顽劣、忤逆、逃学所有坏学生的标签全在张子静的身上。
没有回转的人生
珍珠港事件爆发,从香港回到上海的张爱玲因小说爆火,这时看着姐姐的名气越来越大,激起了张子静为数不多的志气。
他与同学合办一个名叫《飙》的文艺杂刊,当时张子静找到张爱玲,想要张爱玲在他们的杂刊上投稿,他得到的却是姐姐无情地拒绝。
看着瘦弱的弟弟张爱玲还是没有绝情,她扔给张子静一张画说这张画你们可以做插画,《飙》靠着张爱玲的名声一经发布,反响很好。但是光靠卖名人的名气是不现实的,很快《飙》也就无人问津。
好在张子静在亲戚的介绍下得以进入中央银行的扬州分行做起了一名普通的银行工作人员,虽然没有什么大富大贵,好在稳定。但张子静的薪水每次都会被坐吃山空的父亲为了吸食鸦片而花光。
小结:
张子静因此过得很是贫困,就连结婚时,没有彩礼而错过了一段又一段的新生活。在同事的教唆下,张子静染上了*瘾,他在银行的积蓄和薪资根本就不够他*博,身体也因为长期的熬夜而越发地虚弱。
新中国成立后,张子静原本的工作丢了,换了一份薪水比之前少了一半的工作,不得已他把*博给戒掉了,变卖完所有家产的张志沂因病离世,张子静只得与继母住进上海一间14平方的屋子。
年老的孙用蕃害怕张子静不肯照顾她,于是把他写入自己的户口簿以求张子静安心照顾她,直到孙用蕃八十多岁时因病离世,14平米的小房子变得不再那么拥挤。